金庸的故事总是让人期盼而来,却带着遗憾而归。这种期盼源于他的故事过于精彩,常常出人意料,比如《倚天屠龙记》,你以为郭襄和张三丰是主角,结果一转眼,他们已经老去。你以为俞莲舟是主角,没多久他被打残。你以为张翠山是主角,他却拔剑自刎。金庸笔下的“神转折”不要太多。
而“带着遗憾”而归并非金庸的故事虎头蛇尾,而是他刻意营造一种充满遗憾的氛围。比如,《天龙八部》中豪气干云的萧峰最后选择在宋辽两军阵前自行了断。这个结局一定是让不少读者感到意难平,那么金庸为何要写死萧峰呢?
首先,萧峰并非一定要被写死。关于萧峰之死,多数人解读为“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而选择牺牲自己”。这种解读是从结果反推出的结论。实际上,从萧峰自己的视角来看,他当时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。原著中描述了他自尽前的一段对自己人生的归纳,但并未涉及其他方面的考虑。耶律洪基的撤军是他个人主观的选择,如果萧峰没死,也未必不能说服他,因为活着总比死更有解决问题的可能。
其次,萧峰虽为大侠,但一生中也的确犯下一些错事。最为人诟病的是误杀了自己的挚爱阿朱。然而,在这件事中,萧峰只是被蒙在鼓里的受害者,他并未全然将责任推在自己身上。他是个弃婴,无法左右自己的前半生。至于他最大的过错在于误会的段正淳是当年的带头大哥,这也是他在没有搞清楚真相的情况下急于下结论的过失。
最后,萧峰需要以死谢罪的原因在于他幼时杀了一个无辜的医生。虽然医生拒绝前去,要求赔偿衣服也是合情合理的,但萧峰处理这件事过于冲动。他的处理方式,包括误杀阿朱,使得他背负着无辜人命的罪责。这也是他最终选择以死谢罪的原因。
金庸的故事,就如同他笔下的大侠一般,充满传奇与悲壮。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命运,而每一个“带着遗憾”而归的结局,都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。金庸用他独特的笔法,让读者在精彩的故事中体味到生命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。
在金庸的世界里,正邪之分并不绝对,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境遇和抉择。期盼与遗憾交织,构成了金庸小说独特的魅力。每一个走向悲剧结局的角色,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为自己的过错和命运买单。这也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,深思人生的无常和抉择的重要性。
金庸的小说,不仅仅是武侠,更是一部关于人性、情感和道德的宏伟史诗。每一个角色都是一个独特的灵魂,每一个结局都是一个深沉的寓言。他的作品激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,让我们在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,感受到了人生的曲折与辉煌。
今天的文章没有主题,写一些近期市场热点问题的思考品牌的炒股配资平台,所有内容都来源于我的同名知识星球。
阿朱金庸宋辽萧峰故事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